1.10服务质量控制技术(P246-271)
1、IntServ
A、定义:最初试图在因特网中将网络提供的服务划分为不同类别的是IEEE提出的综合服务IntServ。IntServ可对单个的应用会话提供服务质量的保证。
B、特点:
(1)资源预留
(2)呼叫建立
C、分类
IntServ定义了三种服务:
(1)有保证的服务:为端到端的分组排队的延时提供稳定的(数学上可证明的边界,使得提供保证延时和带宽的服务成为可能。
(2)受控负载的服务:提供近于尽力而为型服务。
(3)尽力服务:不提供任何类型的服务保证。
D、组成部分
IntServ的四个组成部分:
(1)资源预留协议RSVP,也就是信令协议
(2)接纳控制(admission control)程序
(3)分类程序(classifier)
(4)调度程序(scheduler)
2、DiffServ
区分服务体系结构(DiffServ)定义了一种可以在互联网上实施可扩展的服务分类的体系结构。它的设计目标是提供一种简单的、容易实现并且是低成本的工具来支持一系列的网络服务,这些服务在性能的基础上有所区分。
DiffServ基实现途径:简化网络内部节点的服务机制、简化网络内部节点的服务对象。
特点:层次化结构、总体集中控制策略、增强了灵活性与通用性、不影响路由。
体系结构:DS域与DS区、区分服务标记域与区分服务码点DSCP、边界节点的传输分类与调节机制、逐跳行为(PHB)。
服务类型:优质服务、确保服务、其他服务类型。
3、MPLS(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一种用于快速数据包交换和路由的体系,它为网络数据流量提供了目标、路由、转发和交换等能力。更特殊的是,它具有管理各种不同形式通信流的机制。MPLS 独立于第二和第三层协议,诸如 ATM 和 IP。它提供了一种方式,将 IP 地址映射为简单的具有固定长度的标签,用于不同的包转发和包交换技术。它是现有路由和交换协议的接口,如 IP、ATM、帧中继、资源预留协议(RSVP)、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等等。
在 MPLS 中,数据传输发生在标签交换路径(LSP)上。LSP 是每一个沿着从源端到终端的路径上的结点的标签序列。现今使用着一些标签分发协议,如标签分发协议(LDP)、RSVP 或者建于路由协议之上的一些协议,如边界网关协议(BGP)及 OSPF。因为固定长度标签被插入每一个包或信元的开始处,并且可被硬件用来在两个链接间快速交换包,所以使数据的快速交换成为可能。
MPLS 主要设计来解决网路问题,如网路速度、可扩展性、服务质量(QoS)管理以及流量工程,同时也为下一代 IP 中枢网络解决宽带管理及服务请求等问题。
转发等价类
MPLS作为一种分类转发技术,将具有相同转发处理方式的分组归为一类,称为转发等价类FEC(Forwarding Equivalence Class)。相同转发等价类的分组在MPLS网络中将获得完全相同的处理。
转发等价类的划分方式非常灵活,可以是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协议类型、×××等的任意组合。例如,在传统的采用最长匹配算法的IP转发中,到同一个目的地址的所有报文就是一个转发等价类。
MPLS的基本工作过程:
1. LDP和传统路由协议(如OSPF、ISIS等)一起,在各个LSR中为有业务需求的FEC建立路由表和标签映射表;
2. 入节点Ingress接收分组,完成第三层功能,判定分组所属的FEC,并给分组加上标签,形成MPLS标签分组,转发到中间节点Transit;
3. Transit根据分组上的标签以及标签转发表进行转发,不对标签分组进行任何第三层处理;
4. 在出节点Egress去掉分组中的标签,继续进行后面的转发。
由此可以看出,MPLS并不是一种业务或者应用,它实际上是一种隧道技术,也是一种将标签交换转发和网络层路由技术集于一身的路由与交换技术平台。这个平台不仅支持多种高层协议与业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性。